
聚焦ADA前沿·视频快闪播报
编者按
及早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关注的热点。在备受瞩目的202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来自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学院糖尿病试验中心的Rury R. Holman教授荣获Banting科学成就奖。Holman教授证实了β细胞功能下降而非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主要驱动因素。他还共同牵头了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1],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强化血糖控制和严格血压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T2DM相关并发症,随后确定了早期良好的血糖管理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潜在终身“遗留”效应。本刊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为大家梳理UKPDS研究发现并带来精彩解读与点评!UKPDS研究的前世今生
Rury R. Holman教授
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学院糖尿病试验中心
始于1977年的UKPDS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项研究旨在探索糖尿病诊断早期的强化降糖是否能带来长期并发症相关获益。研究招募了5102名新诊断的T2DM患者,其中4209名(82.5%)随机分配接受强化血糖控制(磺脲类或胰岛素,如果超重则使用二甲双胍)或常规血糖控制(主要为饮食管理),历时44年,分为3个阶段:
随机对照研究,1977~1997,20年[1]
UKPDS研究发现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使用磺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带来显著的临床益处。糖尿病相关问题的发生率下降12%,其中心肌梗死风险下降16%,微血管病变风险下降25%,视网膜病变风险下降21%,微量白蛋白尿风险下降33%。
观察性研究(试验后监测),1997~2007,10年[2]
UKPDS 10年后期监测研究首次明确了磺脲类或胰岛素以及二甲双胍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遗留效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3%(P=0.005),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7%(P=0.002),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下降21%(P=0.01)。
观察性研究(英国NHS随访)2007~2021,14年[3]
UKPDS 91研究发现在试验结束后长达24年的时间中,血糖和二甲双胍的遗留效应没有减弱迹象。“二甲双胍强化血糖控制组”全因死亡相对风险降低2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1%,提示早期强化降糖可带来全因死亡风险、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的终身获益。
FRC赋能早期联合治疗
UKPDS研究结果支持了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对T2DM患者具有持久的积极影响。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安全达标对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T2DM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使得单一药物难以解决问题。研究显示,使用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三成[4],而胰岛素治疗又易引发低血糖、体重增加等问题[5-6]。临床惰性、治疗依从性等也是影响血糖达标的重要因素。
为了兼顾血糖达标、低血糖风险和不增加体重,在早期联合治疗理念的推动下,固定比例复方制剂(FRC)应运而生。FRC是将两种或更多活性物质以固定比例组合而制成的复方制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一种重要选择,具有覆盖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简化治疗方案、减轻用药负担等多方面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
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简称2020 版CDS指南)[7]、2024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8],均建议T2DM患者在合适时机使用基础胰岛素与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s)联合治疗,以获得早期高质量血糖管理。2020 版CDS指南[7]指出,基础胰岛素/GLP-1 RA复方制剂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以及简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等。
例如,新一代FRC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创新性地将甘精胰岛素与利司那肽合二为一,一针双效,可兼顾空腹和三餐后血糖控制,减少患者注射次数,为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且简便的血糖管理方案。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在OADs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能够改善血糖,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9-10]。
LixiLan-O-AP研究[9]显示,针对OADs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治疗24周后,FPG降幅达3.5 mmol/L,PPG降幅达8.6 mmol/L,HbA1c降幅甚至可达1.9%,同时患者达标率更高,较甘精胰岛素 U100 增重显著更少,低血糖发生率近似。REMIT-iGlarLixi研究[10]表明,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联合二甲双胍、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方案进行12周强化后,T2DM复发风险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3%。
ADA 前沿·大咖观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
UKPDS是糖尿病治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研究,2024年5月18日,UKPDS研究最新结果再度登顶Lancet,揭示血糖和二甲双胍的遗留效应在试验结束后长达24年内并未减弱,强调了早期强化治疗的重要性。本届Banting科学成就奖获得者Rury R. Holman教授正是UKPDS研究牵头者之一,也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探讨UKPDS,聚焦早期强化降糖策略。
为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使T2DM患者获益更多,临床上应及时起始联合治疗。以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为代表的基础胰岛素/GLP-1RA复方制剂的出现,则为早期强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可同时针对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全面强效控糖,而且低血糖风险更低,对体重影响更小,GLP-1RA所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真正实现了机制互补、增效减副。相信在未来,随着糖尿病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FRC将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Lancet 1998; 352: 837–53.2.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N Engl J Med . 2008 Oct 9;359(15):1577-89.3. Lancet. 2024 May 17:S0140-6736(24)00537-3.4. 高蕾莉, 等. 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7):594-598.5. Pedersen-Bjergaard U,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4):844-853.6. Paul SK,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6,18(12):1244-1252.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95.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8.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Diabetes Care. 2024 Jan 1;47(Suppl 1):S158-S178. doi: 10.2337/dc24-S009. PMID: 38078590; PMCID: PMC10725810.9. Yang W,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24(8):1522-1533.10. McInnes N, et al .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Aug 14. doi: 10.1111/dom.15234.往期推荐
大咖直击2024 ADA 热点丨糖尿病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ADA 巅峰对话丨中外大咖共话糖尿病治疗新格局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