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糖尿病难治性周围神经病变作为临床治疗中的“顽疾”,传统疗法效果有限,亟需创新突破。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牵头开展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已获“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并正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该研究通过严格的设计与科学评估,不仅有望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选择,也将为我国干细胞治疗领域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与循证依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困境
糖尿病患者的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会导致慢性难治性疼痛,并增加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常规治疗虽然能够部分改善,但效果有限,很多患者依然面临长期困扰,新疗法需求迫切。
干细胞疗法:
多靶点助力周围神经病变康复
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涉及诸多因素,包括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增强、慢性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病理网络,共同推动神经损伤的进展。而当前多数治疗手段,如营养神经药物、抗氧化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血管改善剂或镇痛药物,往往仅针对上述环节中的某一靶点,难以阻断多因素协同驱动的病变进程,故临床疗效有限,且无法逆转已形成的神经结构损伤。
相比之下,干细胞展现出多胚层分化潜能、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免疫抑制与抗炎作用、神经营养支持等多重功能,有望从“多环节、多靶点、多维度”同步干预周围神经病变的复杂病理网络,成为一种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多靶点促进神经修复
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的干细胞新研究
研究核心信息
全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m cell Therapy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LEASE-DPN)
实施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
研究阶段:Ⅱ期临床试验(探索有效性、安全性)
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伦理已于2025.9.10获批
国家支持,意义重大
该研究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前瞻性干预研究(2023ZD0509004)”项目子课题,核心目标是探索干细胞注射治疗对难治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这类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向与希望。
严格筛选标准,夯实安全基础
该研究的招募对象为18~80岁的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难以改善的患者,且需经过严格筛选。所有受试者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完整的干预周期,以保障研究的安全与规范。
治疗方案
本研究运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下肢肌肉注射方式,将细胞直接植入病灶区域,为受损的神经系统增添“修复动力”,有望激活神经修复机制,助力患者功能恢复。
多维评估体系,全面把控疗效
研究主要关注移植后6个月的安全性和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性,同时会对24个月内的安全状况进行跟踪,还将探寻神经功能和神经结构影像学改善的初步迹象。评估时会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和健康量表(EQ-5D-5L)等多种工具,全面兼顾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能力。本次研究有望为我国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积累宝贵的证据和经验。
结语
本研究的启动为难治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借助干细胞技术帮助更多患者实现周围神经功能的重建,重获高质量生活。
关于本研究项目的更多详细内容,可通过邮箱(longmin_casper@163.com)沟通咨询。
科室介绍

陆军军医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内分泌专科之一,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临床专科水平在重庆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优势,陆续开设了糖尿病足专病门诊及糖尿病足伤口护理门诊、垂体性腺专病门诊、骨质疏松专病门诊、生长与性发育专病门诊、肥胖与三高专病门诊,并牵头成立了垂体肾上腺性腺MDT、骨代谢与甲状旁腺疾MDT、糖尿病足MDT、罕见病MDT。研究中心面积300平米,包括基础研究室和临床研究单元,临床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等)、垂体疾病、骨质疏松与骨代谢异常等。科室与国内外著名机构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贝勒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等保持长期合作,并鼓励支持赴国内外交流研修,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2 comments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困境
糖尿病患者的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会导致慢性难治性疼痛,并增加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常规治疗虽然能够部分改善,但效果有限,很多患者依然面临长期困扰,新疗法需求迫切。
干细胞疗法:
多靶点助力周围神经病变康复
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涉及诸多因素,包括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增强、慢性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病理网络,共同推动神经损伤的进展。而当前多数治疗手段,如营养神经药物、抗氧化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血管改善剂或镇痛药物,往往仅针对上述环节中的某一靶点,难以阻断多因素协同驱动的病变进程,故临床疗效有限,且无法逆转已形成的神经结构损伤。
相比之下,干细胞展现出多胚层分化潜能、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免疫抑制与抗炎作用、神经营养支持等多重功能,有望从“多环节、多靶点、多维度”同步干预周围神经病变的复杂病理网络,成为一种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多靶点促进神经修复
西南医院内分泌科的干细胞新研究
研究核心信息
全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m cell Therapy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LEASE-DPN)
实施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
研究阶段:Ⅱ期临床试验(探索有效性、安全性)
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伦理已于2025.9.10获批
国家支持,意义重大
该研究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前瞻性干预研究(2023ZD0509004)”项目子课题,核心目标是探索干细胞注射治疗对难治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这类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向与希望。
严格筛选标准,夯实安全基础
该研究的招募对象为18~80岁的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难以改善的患者,且需经过严格筛选。所有受试者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完整的干预周期,以保障研究的安全与规范。
治疗方案
本研究运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下肢肌肉注射方式,将细胞直接植入病灶区域,为受损的神经系统增添“修复动力”,有望激活神经修复机制,助力患者功能恢复。
多维评估体系,全面把控疗效
研究主要关注移植后6个月的安全性和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性,同时会对24个月内的安全状况进行跟踪,还将探寻神经功能和神经结构影像学改善的初步迹象。评估时会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和健康量表(EQ-5D-5L)等多种工具,全面兼顾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能力。本次研究有望为我国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积累宝贵的证据和经验。
结语
本研究的启动为难治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借助干细胞技术帮助更多患者实现周围神经功能的重建,重获高质量生活。
关于本研究项目的更多详细内容,可通过邮箱(longmin_casper@163.com)沟通咨询。
科室介绍

陆军军医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内分泌专科之一,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临床专科水平在重庆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优势,陆续开设了糖尿病足专病门诊及糖尿病足伤口护理门诊、垂体性腺专病门诊、骨质疏松专病门诊、生长与性发育专病门诊、肥胖与三高专病门诊,并牵头成立了垂体肾上腺性腺MDT、骨代谢与甲状旁腺疾MDT、糖尿病足MDT、罕见病MDT。研究中心面积300平米,包括基础研究室和临床研究单元,临床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等)、垂体疾病、骨质疏松与骨代谢异常等。科室与国内外著名机构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贝勒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等保持长期合作,并鼓励支持赴国内外交流研修,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1号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