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EASD首部糖尿病压力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开启控糖“心”时代

编者按

糖尿病管理长期以来聚焦于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而患者在与疾病长期共存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和情绪困扰——即“糖尿病心理压力”(Diabetes Distress),却往往被忽视。2025年9月18日,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在大会上发布首部关于评估和管理糖尿病心理压力的临床实践指南,并设置专题进行解读。本文将对该指南的核心内容进行整理,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 为何“心理压力”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新焦点?

长久以来,糖尿病心理压力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处于“隐形”状态。它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也不同于临床抑郁症,而是特指因应对糖尿病这一终身性疾病所产生的独特心理负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全球约30%的糖尿病患者正经历着中度至重度的心理压力。而糖尿病心理压力是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自我管理行为失败的关键因素,与血糖控制恶化、并发症风险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干预路径,这份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期未被系统性地识别与管理。EASD召集内分泌学、心理学、护理学及患者代表等多方专家,历时数年,终于铸就了这部开创性的指南,填补了这一临床空白,为全球医护人员提供清晰、可行的糖尿病心理压力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二、 指南核心推荐 重塑糖尿病临床实践

本指南的核心内容包括糖尿病心理压力的评估和管理2大模块。

01

充分评估—— 让压力“显形”

指南建议,将糖尿病心理压力评估提升至与血糖、HbA1c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常规环节。所有确诊的T1DM和T2DM成人及青少年患者,都应该进行心理压力评估。具体建议如下:

在每次咨询中,医疗保健者应将糖尿病患者的情绪状态纳入讨论,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管理的组成部分。

医疗保健者应运用开放式提问,围绕糖尿病生活的情感负担或挑战,探询患者的心理压力状况。

医疗保健者应采用有效且可靠的工具评估糖尿病相关心理压力。

作为年度管理的常规环节,医疗保健者应定期评估并监测患者的糖尿病心理压力。

无论评估结果如何,医疗保健者都应及时反馈并与患者讨论,这是有效且以患者为中心管理的关键内容。

医疗保健者应记录糖尿病心理压力评估结果,并与医疗团队相关成员进行讨论。

当识别出糖尿病心理压力时,医疗保健者需与糖尿病患者共同商定后续行动计划。

全科及糖尿病专科医疗保健者必须具备为经历糖尿病心理压力的患者提供基础心理支持的能力,并清楚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科协助。

02

分层管理—— 精准施策,因人而异

在糖尿病心理压力评估的基础上,对心理压力予以分层干预。指南分别对T1DM、T2DM患者的心理压力干预给予建议,二者略有差异,分别见表1、表2。

表1.  T1DM病成人患者的9项推荐建议

表2.  T2DM病成人患者的9项推荐建议

综合上述推荐意见,建议T1DM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采用CGM监测血糖;T2DM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心理教育干预/教育干预。

结语

EASD发布的首部关于评估和管理糖尿病心理压力的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控糖”到“疗心”,这深刻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希望该指南的发布能推动临床医生更细致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系统评估与科学管理,帮助患者卸下心灵的沉重负担,从而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EASD大会“Assessment andmanagement of diabetesdistress: the EASD's first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专题演讲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