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依柯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出炉,通讯作者母义明教授深度解析

编者按

自去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已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青睐。为规范其临床应用、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2025版)》(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建议”)近日正式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1]。本刊特邀该专家指导建议的通讯作者之一,同时也是依柯胰岛素3期临床ONWARDS 3研究的leading PI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对该指导性文件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专业指导。

《国际糖尿病》

请您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目前我国T2DM治疗仍面临哪些亟待突破的困境?

母义明教授:我国糖尿病防治仍面临多项挑战。首先,未诊断比例居高不下,2013年新诊断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62%,2015~2017年该比例略降至54%,但在2018~2019年又回升至63.3%[2]。其次,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由2013年的10.9%增至2018~2019年的12.4%[2]。

与此同时,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善缓慢。2010年和2013年两次大规模调查显示,知晓率分别为30.1%和36.5%,治疗率分别为25.8%和32.2%,控制率分别为39.7%和49.2%[2]。而2018~2019年的数据显示,这3项指标分别为36.7%、32.9%和50.1%,与2013年相比几乎没有变[2],仍无法达到糖尿病防控需求。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高。多次调查显示,体重指数(BMI)<25 kg/m2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从6.9%增至8.8%,BMI 25~30 kg/m2人群患病率维持在14%左右,BMI≥30 kg/m2人群患病率始终接近20%,提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

糖尿病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7年医保抽样数据显示,26万糖尿病患者年均个人医疗支出约1.8万元(含住院),医保人均支付超过4万元,凸显其显著的卫生经济学压力[3]。

《国际糖尿病》

当前胰岛素使用中,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胰岛素周制剂的出现,主要能够解决哪些临床实际问题?

母义明教授: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T2DM中,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并带来远期心血管获益。然而,我国胰岛素治疗仍存在未满足的需求,包括起始延迟、剂量调整不足及患者依从性低等问题。而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延迟容易导致血糖长期不达标,每日注射的复杂性进一步影响了治疗依从性。

胰岛素周制剂作为新型长效基础胰岛素,将注射频率降至每周一次,在保持与日制剂相当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大幅减少注射次数。这不仅减轻患者注射痛苦、降低注射装置费用,还有助于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提供更简便的治疗选择,有望提升整体血糖达标率。

《国际糖尿病》

请您谈谈药物研发时中国加入全球同创,药物上市后中国制定本土化指导建议的重要意义?如何实现从临床研究到临床指南的转化?

母义明教授:全球同步研究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使更多患者同步获得创新治疗,提升药物可及性并促进公共卫生水平发展。中国作为糖尿病大国,患者人数超过1.4亿,对更简便有效的降糖药物需求迫切。我们乐见全球创新药物尽早进入中国,以惠及广大患者。以诺和诺德“中国同创”计划为例,该计划积极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同步临床研究体系,实现从临床试验到新药申报的全球同步协调,不仅使中国患者同步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物,也通过加强科研合作提升了中国临床研究体系的整体能力。

药物上市后制定本土化指导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中国T2DM患者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本土化建议能基于中国人群证据提供更贴合临床的治疗策略,指导合理用药,提升医疗质量。详细可操作的指南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健康公平。专家共识则是对指南的重要补充,重点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促进知识转化与实践应用[4]。

以依柯胰岛素的ONWARDS 3研究[5]为例,这是中国首次参与胰岛素周制剂的全球同步临床试验,支持了该药在全球及中国的同步上市申报,极大加快了国内获批进程。该药于去年6月在中国上市,随后被纳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充分体现了从临床研究到指南应用的快速转化,对糖尿病诊疗实践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此次专家指导建议的发表,则进一步细化了依柯胰岛素的临床应用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规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T2DM患者的治疗质量。

《国际糖尿病》

基于专家指导建议,依柯胰岛素的创新性是什么?能为T2DM患者带来哪些获益?临床实际应用中需特别关注什么?

母义明教授:在创新性方面,依柯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结构经修饰后去除B30苏氨酸,并在B29赖氨酸上连接20碳脂肪酸侧链,同时替换3处氨基酸,从而增强与白蛋白的可逆结合、减缓清除并提高稳定性[6,7]。该药在循环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无活性储库,仅少量游离部分发挥降糖作用,实现平稳持续的血糖控制。依柯胰岛素半衰期长达196小时,每周一次给药,约3~4周达稳态,降糖效应在一周内分布均匀[7,9]。其暴露量不受人群特征(包括肝肾功能损害者)、注射部位或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低血糖风险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当[9-11]。

在临床获益方面,在T2DM患者中开展的3a期系列研究ONWARDS 1~5[5,12-15]显示,依柯胰岛素在口服药控制不佳者起始治疗或由基础胰岛素日制剂转换治疗中,可降低HbA1c达0.93%~1.68%,疗效非劣于甚至多数研究中优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其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当,多数研究中有临床意义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1事件/患者年。此外,该药显著减轻注射负担并提高治疗满意度,93.7%患者倾向选择依柯胰岛素,主要原因为注射频次少、使用方便和血糖控制更优。

关于适用人群,依柯胰岛素适用于需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成人T2DM患者,包括口服药治疗3个月HbA1c未达标者可起始联用,以及已使用基础胰岛素日制剂者若空腹血糖达标但希望减少注射次数,或仍未达标需优化血糖控制者可转换使用。

关于使用方法,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起始依柯胰岛素治疗时,推荐起始剂量为70 U每周1次,相当于每日基础胰岛素10 U每日1次。起始剂量也可参照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的常用方法:一般以每日0.1~0.2 U/kg,HbA1c>8.0%者可考虑每日0.2~0.3 U/kg,BMI ≥ 25 kg/m2者可考虑每日0.3 U/kg。依柯胰岛素周制剂的剂量可按基础胰岛素日剂量×7计算,并应根据患者低血糖风险及当前血糖与控制目标的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已使用基础胰岛素日制剂治疗的患者转换依柯胰岛素治疗时,若空腹血糖已达标且希望减少注射次数,可按当前每日总剂量×7转换为依柯胰岛素每周1次治疗;若空腹血糖未达标,建议第1周在当前每日总剂量×7转换的基础上于首次注射时增加50%的额外剂量,以便更快实现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也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转换剂量。剂量调整方面,根据当日及前2日共3次早餐前自我血糖监测(SMBG)值或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值调整:若血糖高于目标范围(4.4~7.2 mmol/L)则增加20 U,低于目标范围则减少20 U。若3次血糖均高于目标下限,则取其平均值调整;若有任1次低于下限,则按其最低值调整。之后每周个体化调整剂量,直至血糖达标。

特殊人群如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但药代动力学无临床差异,胰岛素暴露量不受肝肾功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降糖效果和低血糖风险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相当。住院患者可继续使用,剂量一般稳定,严重低血糖罕见。

在联合用药方面,依柯胰岛素可与口服药、GLP-1RA及餐时胰岛素联用。联合磺脲类需警惕低血糖风险增加;存在胰岛素抵抗并接受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中,联合GLP-1RA或SGLT2i可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减少胰岛素治疗相关的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

《国际糖尿病》

您如何评价依柯胰岛素在未来T2DM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它将如何推动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并进一步影响糖尿病的整体治疗格局?

母义明教授:依柯胰岛素作为新型基础胰岛素周制剂,在T2DM管理中展现出显著潜力,其研发旨在克服现有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的局限性,如频繁注射导致的依从性低、药效波动大及低血糖风险较高等问题。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依柯胰岛素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相比日制剂,它不仅简化了治疗流程、减轻注射负担,还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维持长期血糖稳定,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灵活的选择。

在基层糖尿病防治中,依柯胰岛素尤其适用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场景。其简化方案降低了基层医生在胰岛素管理中的难度,减轻了因传统每日多次注射带来的治疗压力。同时,该方案减少了患者频繁就诊和随访的需求,特别适合就医不便地区,有助于在基层更广泛、有效地实施糖尿病管理。提升治疗便利性与依从性,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基层慢病管理负担,最终提高整体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预期寿命。

长远来看,胰岛素周制剂的应用将推动糖尿病治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相比传统中效或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它显著降低治疗复杂性,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克服临床惰性,促使患者更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实现更平稳和持久的血糖控制。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积累,该类创新制剂有望进一步改变胰岛素治疗格局,为全球糖尿病防治策略提供新方向。

结语

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的出现,标志着T2DM治疗进入了更为便捷的新阶段。本次发布的专家指导建议,为其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了关键依据。该制剂通过其创新的分子结构实现了长效平稳控糖,并将注射频率降至每周一次,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有望极大改善治疗依从性,破解胰岛素起始延迟和维持困难等临床痛点。其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能简化管理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提升我国糖尿病整体防控水平提供新的有力工具。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依柯胰岛素有望重塑T2DM胰岛素治疗格局,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进一步落地,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有效、安全的血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基础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专家组.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9): 1110-1116.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1): 16-139.

3. 吴静, 郭立新. 中国糖尿病地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Januzzi JL J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9; 74(8): 1138-1150.

5. Lingvay I, et al. JAMA. 2023 Jul 18; 330(3): 228-237.

6. Kjeldsen TB, et al. J Med Chem. 2021; 64(13): 8942?8950.

7. Nishimura E, et al.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2021; 9(1): e002301.

8. Li Y, et al. J Diabetes Investig. 2025; 16(4): 639?645.

9. Haahr H,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24; 63(6): 819?830.

10. Plum?M?rschel L, et al. Clin Drug Investig. 2023; 43(2): 119?127.

11. Pieber TR, et al. Diabetologia. 2023; 66(8): 1413?1430.

12. Rosenstock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3; 389(4): 297-308.

13. Philis-Tsimikas A,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3; 11(6): 414-425.

14. Mathieu C, et al. Lancet. 2023; 401(10392): 1929-1940.

15. Bajaj HS, et al. Ann Intern Med. 2023; 176(11): 1476-1485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