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不同基线HbA1c水平,三年后血糖达标哪组更优?

基线状态及治疗方案是否影响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一项来自今年ADA上公布的LANDMARC研究3年随访结果带给了我们一些关于治疗方案选择的启示。该研究得出了不同基线特征的患者HbA1c的3年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基线治疗方案对3年血糖控制的影响[1,2],让我们一睹为快!


LANDMARC研究亮点抢先看!

整体来看,经过治疗3年后患者HbA1c、FPG和PPG水平相较于基线均有显著改善

基线HbA1c水平范围在7%-7.9%的患者,3年后血糖达标(HbA1c<7%)比例更高

除心梗、心衰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外,基线存在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3年后HbA1c均进一步下降

3年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比例增加;与未曾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HbA1c、FPG和PPG均显著降低,提示及时起始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血糖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方法

LANDMARC是一项在印度T2DM患者中开展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筛查时纳入6279例病程≥2年、使用≥2种降糖药的T2DM患者,6222例进入基线评估,最终5273例患者完成随访(图1)。研究基于不同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糖水平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患者HbA1c自基线至随访3年后的变化,并探讨不同的治疗模式对3年内血糖控制的影响。

图片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整体上,随访3年后,HbA1c、FPG、PPG均显著改善:HbA1c自基线的8.05%降至7.35%;FPG自基线的7.93 mmol/L降至6.93 mmol/L;PPG自基线的11.43 mmol/L降至9.89 mmol/L(图2)。

图片图2.与基线相比,随访3年HbA1c、FPG和PPG均显著改善

基线HbA1c水平亚组中,将患者分为HbA1c<7%、HbA1c 7%-7.9%、HbA1c 8%-8.9%和HbA1c≥9%共4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A1c 7%-7.9%的患者,随访3年后HbA1c<7%的比例显著增加,而HbA1c 8%-8.9%和HbA1c≥9%的2组血糖达标比例则显著降低;此外,随访3年血糖达标的患者比例最高仅为25.07%,提示仍需进行优化血糖管理(图3)。

图片

图3.基线HbA1c<8%的患者随访3年后,HbA1c<7%的比例更高
基线糖尿病并发症亚组中,除合并心梗、心衰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余并发症患者,随访3年后HbA1c进一步降低(图4)。基线心血管危险因素亚组中,所有患者HbA1c均进一步降低(图5)。
图片
图片

图4-5. 基线并发症患者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访3年HbA1c的变化

基线时使用OAD的患者,随访3年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仍是使用最多的药物,DPP-4i和SGLT-2i的使用比例也进一步增加(图6)。

图片图6. 在基线使用OAD的患者中,随访3年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仍使用最多,DPP-4i和SGLT-2i的使用比例也进一步增加

与未曾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HbA1c、FPG和PPG均显著降低,提示及时起始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血糖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图7)。

图片

图7. 与未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胰岛素治疗可进一步降低HbA1c、FPG、PPG


结论与启示

LANDMARC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随访3年HbA1c、FPG和PPG均显著改善。基线HbA1c水平7%-7.9%的患者,3年后血糖达标比例更高。

此外,结合既往数据,本研究还带来以下启示:

首先,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获益明显,联用甘精胰岛素是优选方案。证据显示,随着T2DM病程进展,患者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需要及时起始注射治疗[3];CDS与ADA指南均建议在生活方式和OAD基础上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起始注射治疗[4,5]。本研究验证了上述人群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的获益:随访3年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比例增加,与未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进一步降低HbA1c、FPG、PPG,提示尽早积极启动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和明显获益。GRADE研究[6,7]显示,对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继发性失效的T2DM患者,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控糖更有效、更持久,严重低血糖风险更低,治疗持续性更高,几乎不影响体重,且CVD风险低(图8)。二甲双胍联合OAD或单药失效后起始胰岛素时“应首选基础胰岛素”,也写入了中国专家共识[8]。

图片图8. GRADE研究结果
此外,基础胰岛素平稳持久控糖、低血糖少的特点,使其适合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包括低血糖风险高、合并心血管疾病、老龄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使用不同类型口服药的患者等。BRIGHT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在≥70岁或肾功能受损的T2DM人群中,甘精胰岛素U300治疗组,HbA1c降幅大于德谷胰岛素,而且低血糖风险无明显差异[9,10]。另外,本研究中基线时使用OAD的患者,随访3年后,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也因其可负担性高,故仍是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基础胰岛素与磺脲类联用可以降低PPG;而当磺脲类与预混胰岛素或固定比例双胰岛素联用,则可能导致低血糖[11],因此对于使用磺脲类OAD的患者,联用基础胰岛素是更为安全的选择,节省费用支出,惠及广大基层患者!


点击视频观看精彩解说!



参考文献:

1. 1423-P:Glycemic Status at Three-Year Follow-up in LANDMARC–Longitudinal Nationwide Study on Real-World Outcomes of Type 2 Diabetes in India. SHASHANK R. JOSHI, et al.

2. 1435-P:Therapeutic Patterns at Three-Year Follow-up in LANDMARC–Longitudinal Nationwide Study on Real-World Outcomes of Type 2 Diabetes in India. HEMANT THACKER, et al.

3. WyshamC, et al. Postgrad Med 2020,132(8):67686.

4. CDS.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 ADA. Diabetes Care 2023,46(Sup1):S1-S291

6. GRADE Study Research Group, st al. EnglJ Med 2022,387(12)-10621074

7. GRADE Study Research Group,at al. nglJ Med 2022.387(12):10751088

8. 刘静等.基层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及起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05):321331.

9. Bemard Charbonnel et al. Presented at: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essions 2019,408

10. HaluzikM,et al. DiabetesObes Metab 2020,22(8):13691377

11.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MAT-CN-2324840


往期回顾

☞ GLP-1RA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基础胰岛素怎么选?丨ADA 2023 RESTORE-G给出的答案是......

☞ 稳胜一筹,甘精胰岛素U300强效控糖丨ADA 2023 RESTORE-G亚组分析结果公布

☞ TIR支持临床决策再探索,甘精U300助力平稳达标丨ADA 202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