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饮食干预超越经典降糖药物,EARLY研究开创控糖新时代

编者按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JAMA子刊发表了由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牵头的一项研究——EARLY研究,该研究显示5:2轻断食代餐干预在血糖控制和减重上显著优于两款经典降糖药物[1],在国际上引发极大关注,不仅荣登期刊封面,还成为美国糖尿病协会(ADA)6月26日全球瞩目的头条,标志着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国际糖尿病》特邀该研究的主要参与者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奚悦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陈树春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刘煜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好好教授,深入解读剖析该研究,共探其对糖尿病管理领域的深远影响与未来方向,引领健康新航向!

EARLY研究亮点呈现

新诊断超重/肥胖T2DM治疗探索(EARLY)研究[1]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2020年11月13日至2022年12月29日,来自我国9个中心的509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接受了筛查,最终405例超重/肥胖的新诊断(1年内)T2DM患者被纳入意向治疗分析。患者按照1: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二甲双胍(134例)、恩格列净(136例)或5:2 MR(135例)治疗。其中5:2 MR是指每周非连续2天限制饮食和5天正常饮食的5:2间歇性禁食配合使用代餐模式,研究所用代餐包为北京特医互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抗旨君TM谷物果蔬餐包。治疗期为16周,随访8周。主要终点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基线至第16周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体重、体成分测量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纳入分析的405例患者中,男性265人(65.4%),女性140人(34.6%);平均年龄为45.5岁;平均BMI为29.5 kg/m2,平均HbA1c为7.9%。332例(82.0%)患者完成了为期16周的治疗。主要结果:(1)5∶2 MR可显著降低HbA1c:自基线至第16周时,5:2 MR组受试者的HbA1c水平降幅最大[最小二乘均值(LSM),−1.9%],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LSM,−1.6%)和恩格列净组(LSM,-1.5%);而且,5:2 MR组HbA1c<7%或<6.5%的患者比例亦均显著更高,空腹血糖降幅更大(图1)。(2)5∶2 MR组平均减重近20斤:在第16周,5:2 MR组患者平均减重(LSM,−9.7 kg)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LSM,−5.5 kg)和恩格列净组(LSM,−5.8 kg);而且,5:2 MR组减重>5%、>10%和>15%的患者比例亦均显著更高(图2)。

图1. 血糖结果

图2. 体重变化

总之,这项针对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的早期T2DM随机临床试验发现,短期5:2 MR干预较二甲双胍或恩格列净可能更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和体重,因此是一种有前景的T2DM初始干预和早期管理手段。


新药层出不穷,糖尿病管理瓶颈犹存

深挖背后的根源性挑战

00:00
/
02:38
倍速

数据显示[2],从1980年到2017年,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从0.67%升至11.2%以上,增长近15倍。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约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3]。尽管新型降糖药物不断涌现,但我国糖尿病的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亟需探究更深层的原因。

陈树春教授

从根本上优化糖尿病管理,必须重视并加强患者的教育管理。包括提升公众对糖尿病症状、易感人群及危害的认知;倡导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并重,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作为糖尿病管理的基础与优化途径。

奚悦教授

随着物质极大丰富,过量摄入与运动量减少导致肥胖问题加剧,肥胖成为T2DM的主要高危因素。因此,管理T2DM,尤其是其一级预防,核心在于体重管理,即减少热量摄入并增加消耗,以控制体重。

张好好教授

2023年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4],通过数据量化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生的贡献。结果发现,全球70%的糖尿病源于不健康饮食,而且在年轻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因此我认为制约糖尿病管理取得根本性进展的原因在于生活方式干预的不足,特别是饮食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地位凸显

基石现状待振,创新模式探索正当时

00:00
/
02:44
倍速

国内外指南[2,5]均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先于药物使用,并伴随药物使用,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陈树春教授

尽管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患者对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医生因工作繁忙,特别是在门诊接诊大量患者时,难以给予每位患者详尽的生活方式指导。

张好好教授

轻断食作为一种饮食模式,通过特定时间内的严格控制与非控制时间的灵活调整,既简便易行又不影响社交,有助于改善糖代谢,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健康饮食方式。

刘煜教授

鉴于患者因社会压力和工作模式影响,在改变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难题,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提供便捷、易携带的代餐选项,以满足他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饮食需求,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热量摄入。

从质疑到惊叹,EARLY研究

结果超乎预期,带来革命性突破

00:00
/
00:00
倍速

陈树春教授

在开始试验时,我对轻断食这一饮食方式是否会比传统药物更有效持怀疑态度。然而,试验结束后,结果出乎意料,显示轻断食在减重和降糖方面的效果均优于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这一发现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刘煜教授

在接受该疗法的患者中,部分欣然接受并期待食物替代药物的治疗方式,但也有更多的患者因担心成为“实验小白鼠”或后续出现血糖反弹而表示质疑。然而,随着研究的进行与血糖的改善,患者的信心逐渐增强,质疑声也逐渐减弱。

奚悦教授

尽管在研究初期抱有疑虑,但深入研究后,5:2 MR模式展现出在降低HbA1c水平和提高达标率方面的显著优势,不仅超越了传统降糖药物,更颠覆了糖尿病管理的常规思维,为糖尿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令人惊喜且振奋。

张好好教授

重要的是,我们向患者传授了一种真正能够长久改善其糖代谢的方法,而非仅仅依赖药物。这种方法为患者带来的益处是深远且持久的。许多患者在参加研究后,面貌焕然一新,平均减重达9.7公斤,相当于大约20斤。此外,很多患者还表示对生活有了更强的掌控力,不仅能较好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还能帮助家中的长辈进行血糖管理。

全球首个饮食调控 vs. 降糖药物

重塑控糖新理念

00:00
/
05:05
倍速

作为全球首个直接比较饮食控制与降糖药物效果的研究,相较于药物治疗而言,EARLY研究显示出5:2代餐模式在控糖和体重、代谢管理方面的诸多优势[1]。

陈树春教授

EARLY研究的结果无疑将重塑和革新控糖理念,它明确指出非药物手段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预示着未来疾病管理将更加侧重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自然、安全的方法来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

刘煜教授

EARLY研究的发布,极大增强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治愈疾病的信心,标志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转变。未来,我们也将更有底气与患者讨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代替某些降糖药物,来实现糖尿病的控制。

奚悦教授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策略思考。作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生活方式干预应被纳入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张好好教授

UKPDS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患者通常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与种类,几乎无法停药。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显示,部分患者通过特定干预方式可实现“糖尿病缓解”。EARLY研究通过5:2代餐模式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发现不仅标志着糖尿病管理模式变革的序幕已拉开,而且预示着新一轮的大量相关研究涌现出来,希望这些研究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国家层面启动“体重管理年”

慢病管理关口前移


00:00
/
00:00
倍速

6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6],其中明确提到:鼓励医院成立减重门诊,倡导健康消费新理念,积极推进体重管理研究,促进产学研和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开发体重管理APP小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对患者的远程管理指导等。

陈树春教授

开发指导患者生活方式的APP小程序非常重要。因为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无论一对一还是一对多,都极大地消耗了人力资源。而APP小程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包括简化流程、方便推广,实现持续强化生活方式管理。

刘煜教授

该政策的发布,将对整个治疗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过去,我们主要聚焦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而如今,随着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政策导向明确将预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传递出强烈的信号。

奚悦教授

目前,我们医院已积极响应,不仅开设了肥胖门诊,还建立了社群,旨在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公众对超重/肥胖危害的认识。在减重手段上,EARLY研究提出的“5:2间歇性进食与代餐模式”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在该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张好好教授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行动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精通诊疗技术,还需积极参与科研,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同时,要注重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通过患教和科普,将健康理念传递给患者,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获益

科研一小步,糖友命运一大步

糖尿病领域新里程碑

00:00
/
00:00
倍速

目前EARLY研究已经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关于“食物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话题的热潮。它首次验证并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模式和科研赛道:即“食物治疗糖尿病”。最终,有可能帮助患者摆脱简单依赖药物治疗的困局,意义重大。

陈树春教授

EARLY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效果显著,甚至优于药物干预,这一发现有望优化糖尿病管理理念和方式,未来需进一步探讨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并与其他药物进行对比研究,以全面评估其价值并推动其广泛应用。

刘煜教授

EARLY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未来诊疗模式应更加重视生活方式管理,特别是饮食管理,期待与食品及营养行业合作,利用更易携带的代餐模式、APP工具和营养师指导,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代谢。

奚悦教授

EARLY研究之所以能在JAMA子刊发表,是因为它在糖尿病早期干预及预防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并给出了出色的答案。目前我们已在筹备针对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真实世界研究,期望此模式能在预防和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

张好好教授

DiRECT与DIADEM研究曾是该领域的里程碑研究,揭示减重对糖尿病缓解的显著效果。然而,EARLY研究以减重9.7公斤即实现80%的糖尿病缓解率,打破了前两者的记录,展现出更为高效的成果。更值得关注的是,EARLY研究中的饮食方案为正常饮食热卡的70%至75%,相较于DiRECT与DIADEM研究正常饮食热卡的30%[7-8],显然更易于患者坚持。

作为全球首个直接比较饮食控制与降糖药物效果的研究,EARLY研究不仅颠覆了传统控糖理念,在数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可能深刻改变患者的命运。从面对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的无力感和沮丧,到单独通过5:2轻断食配合代餐也能有效控制血糖,许多患者将有望实现从终身依赖药物到科学饮食、自我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个体的生活质量,节约了医疗费用,还对整个家庭的幸福乃至全民健康未来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正如教授们所言,“科学研究的一小步,糖尿病患者命运改变的一大步”!EARLY研究无疑为糖尿病管理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数亿糖尿病及糖前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95.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4]O'Hearn M, Lara-Castor L, Cudhea F, et al.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ttributable to suboptimal diet in 184 countries. Nat Med. 2023 Apr;29(4):982-995. doi: 10.1038/s41591-023-02278-8. Epub 2023 Apr 17. PMID: 37069363; PMCID: PMC10115653.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