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成人HUA患病率达14%,痛风患病率0.86%~2.20%,且呈年轻化趋势。荟萃分析显示,3~19岁儿童青少年HUA患病率更高达23.3%,远高于其他国家。更为严峻的是,疾病防控面临“三低”困境——公众知晓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临床控制达标率不足,且既往指南多侧重临床诊疗,缺乏对早期筛查、风险评估、长期监测随访的系统指导。

为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联合组建专家组,基于GRADE系统(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与我国慢性病管理实践,制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
筛查与评估体系:
以血尿酸检测为核心的精准风险识别
01
筛查策略:从“被动诊疗”到“主动预警”的转型
指南明确推荐“生活方式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清尿酸(SUA)检测”的四联筛查方案,其中SUA检测是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与患者的核心指标。
生活方式调查采用《健康体检自测问卷》采集饮食、运动、饮酒、吸烟及睡眠数据;病史采集需通过《HUA与痛风专病问卷》,精准捕捉家族史、既往合并症(HUA、痛风、高血压、糖尿病、CKD、心血管疾病等)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使用史;体格检查需同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为中心性肥胖)、血压,计算BMI(超重≥24 kg/m2、肥胖≥28 kg/m2),并结合体脂率分析(成年男性≥25.0%、女性≥30.0%为体脂过多)。
在SUA、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中,特别强调SUA检测需排除剧烈运动、急性疾病、药物干扰等因素,非同日2次空腹SUA>420 μmol/L即可诊断HUA;儿童青少年需参照年龄-性别特异性SUA截断值,具体可参考化验单标注的参考值范围。
02
分层评估:构建“疾病-风险-合并症”三维画像
HUA患者评估:
HUA患者需定期检测SUA水平,并系统评估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情况,以便实现早期干预,预防痛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需通过24h尿尿酸排泄量(UUE)与尿酸排泄分数(FEUA)可对HUA进行分型:
肾脏排泄不良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肾脏负荷过多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混合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其他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分型结果直接指导降尿酸药物选择。对于年轻起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治疗前分型检测可避免盲目用药,提升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痛风患者评估:
需结合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痛风石分布)、实验室指标(急性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及影像学证据综合判断。关节超声是首选影像学手段(典型“双轨征”);双能CT(DECT)可特异性识别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关节液偏振光显微镜检出针状或杆状负性双折光MSU晶体是确诊“金标准”。需注意,部分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SUA可能处于正常范围,不可仅凭SUA正常排除诊断。
合并症评估:
HUA常合并CKD、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需参照指南推荐的分层筛查项目。例如,合并糖尿病者需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晶状体糖基化终产物等;合并CKD者需重点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eGFR,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及尿酸排泄能力。
表1. HUA 与痛风相关合并症评估项目推荐
注:HUA为高尿酸血症;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MRI为磁共振成像;MRA为磁共振血管造影;CTA为CT血管造影;VMA为香草扁桃酸;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干预策略:
以血尿酸达标为核心的个体化方案
01
生活方式干预:所有人群的基础管理措施
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层指导,着重提升疾病知晓率与培养健康监测能力。如掌握低嘌呤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具体策略,以及介绍SUA水平监测的意义、方法与定期监测频率等。
营养干预:
健康人群需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65%(优先全谷物)、蛋白质10%~15%、脂肪20%~30%(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HUA/痛风高危人群需严格控制嘌呤摄入(≤200 mg/d),鼓励低嘌呤食物(每100 g食物嘌呤含量<75 mg,如谷类、乳制品、大部分蔬菜等),适量摄入中嘌呤食物(每100 g食物嘌呤含量75~150 mg,若食用禽畜瘦肉,焯水后弃汤食用),限制高嘌呤食物(>150 mg/100 g,如动物内脏、浓肉汤、贝类),同时控制果糖摄入(<25 g/d,避免含糖饮料、鲜榨果汁);HUA与痛风患者应在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膳食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疾病分期、能量需求、饮食结构及本地食物资源,制定个性化食谱。心肾功能正常者每日饮水2000~3000 ml,维持尿量>2000 ml/d,促进尿酸排泄。
运动干预:
健康人群每周累计150~30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 min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2次抗阻训练,或等效的中高强度组合活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天抗阻运动,定期进行柔韧性训练;HUA/痛风高危人群应适量运动,循序渐进,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强调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HUA与痛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规律、适度、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运动以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抗阻和柔韧性训练,逐步提升运动耐量,避免高冲击运动,注重个性化调整与长期监测。
其他干预:
严格戒烟,采用“5A”戒烟方案;戒烟后至少随访6个月,且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次;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量≤15 g,优先戒断啤酒和高度酒;成人维持7~8h/天睡眠。
02
药物治疗:分层达标与长期维持
HUA治疗:
无症状HUA患者SUA<540 μmol/L时,先进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SUA≥540 μmol/L(无论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或SUA≥480 μ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直接启动降尿酸治疗。一线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使用时需碱化尿液至pH6.2~6.9),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未达标者可联合用药。
痛风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在24h内启动抗炎镇痛治疗,一线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优先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低剂量秋水仙碱,若禁忌或疗效不佳则考虑糖皮质激素;降尿酸治疗需分层达标:痛风患者基础目标<360 μmol/L,合并高危因素(有痛风石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等)痛风患者SUA需<300 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后,将治疗目标调整为<360 μmol/L。治疗启动后4~12周需达标并长期维持,但不建议降至180 μmol/L以下。不难看出,SUA检测是判断是否达标的直接依据。
特殊人群用药:
eGFR<30 ml?min?1?(1.73m2)?1的CKD患者避免使用苯溴马隆,慎用别嘌醇;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衰患者优先选择别嘌醇,避免使用非布司他;肝功能障碍者慎用苯溴马隆,轻中度肝损害者可使用非布司他;合并糖尿病者优先选用SGLT-2抑制剂(降糖同时促进尿酸排泄);合并高血压者首选氯沙坦(降压+降尿酸)或氨氯地平,避免噻嗪类利尿剂;妊娠期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必要时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服药。
监测随访与质量控制:
保障血尿酸管理效果的关键闭环
01
监测体系:以SUA为核心的多维度评估
核心监测指标:
SUA是疗效评估的的重要指标,需根据人群分层确定监测频率:
健康人群:每年1次;
高危人群:每6~12个月1次;
使用生活方式干预的HUA患者:每1~3个月1次;
使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的HUA患者:初始每2周~1个月1次,达标后每2~3个月1次;
痛风患者:初始每2周~1个月1次,达标后每2~3个月1次;
合并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CKD患者:每1~3个月1次。
除了SUA监测外,其他随访指标及频率如下:
表2. HUA与痛风随访频率及内容
注:SUA 为血清尿酸;BMI 为体重指数;HUA 为高尿酸血症;CKD 为慢性肾脏病
监测工具:
临床实践中,患者因“就医不便”“怕麻烦”等原因,常错过SUA监测时间,导致治疗方案调整延迟。因此,为提高依从性可使用符合医疗标准的便携式尿酸测试仪进行自我监测。
完整的监测项目及目标如下:
表3. HUA 与痛风管理效果监测指标
注:HUA 为高尿酸血症;SUA 为血清尿酸;BMI 为体重指数;LDL-C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eGFR 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1 mmHg=0.133 kPa
02
质量控制:构建“目标-评价-改进”体系
指南建议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并建立质量控制管理机制,核心指标包括: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HUA人群筛查率、HUA人群发现率、HUA人群健康管理率等。定期开展过程性评价与效果性评价,针对未达标指标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持续优化的管理闭环。
总结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针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疾病特点,提出了覆盖不同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框架,形成“筛查—评估—干预—监测与随访”的闭环体系,强调营养、运动、心理、睡眠、药物的综合干预模式,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可操作规范。同时,本指南也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优化筛查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借助智能化工具和远程管理手段,我们有望推动更加精准、个体化的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防控体系,真正提升患者获益。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全文链接:https://rs.yiigle.com/cmaid/1574987
专家简介
曾强
老年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年医学、健康管理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技术研究院(亚洲区)副主席,《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总编辑
长期从事代谢性疾病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并荣获7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2023、2024、2025年度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是我国健康管理学科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唐文彬
肾脏病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健康管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获评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中南大学“优秀女职工”、“十佳青年”, 新疆自治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立功一次
参考文献:[1]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5,19(09):669-692.?DOI:10.3760/cma.j.cn115624-20250223-00158
2 comments

为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联合组建专家组,基于GRADE系统(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与我国慢性病管理实践,制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
筛查与评估体系:
以血尿酸检测为核心的精准风险识别
01
筛查策略:从“被动诊疗”到“主动预警”的转型
指南明确推荐“生活方式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清尿酸(SUA)检测”的四联筛查方案,其中SUA检测是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与患者的核心指标。
生活方式调查采用《健康体检自测问卷》采集饮食、运动、饮酒、吸烟及睡眠数据;病史采集需通过《HUA与痛风专病问卷》,精准捕捉家族史、既往合并症(HUA、痛风、高血压、糖尿病、CKD、心血管疾病等)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使用史;体格检查需同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为中心性肥胖)、血压,计算BMI(超重≥24 kg/m2、肥胖≥28 kg/m2),并结合体脂率分析(成年男性≥25.0%、女性≥30.0%为体脂过多)。
在SUA、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中,特别强调SUA检测需排除剧烈运动、急性疾病、药物干扰等因素,非同日2次空腹SUA>420 μmol/L即可诊断HUA;儿童青少年需参照年龄-性别特异性SUA截断值,具体可参考化验单标注的参考值范围。
02
分层评估:构建“疾病-风险-合并症”三维画像
HUA患者评估:
HUA患者需定期检测SUA水平,并系统评估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情况,以便实现早期干预,预防痛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需通过24h尿尿酸排泄量(UUE)与尿酸排泄分数(FEUA)可对HUA进行分型:
肾脏排泄不良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肾脏负荷过多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混合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其他型:UUE≤600 mg·d-1·(1.73m2)-1且FEUA≥5.5%。
分型结果直接指导降尿酸药物选择。对于年轻起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治疗前分型检测可避免盲目用药,提升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痛风患者评估:
需结合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痛风石分布)、实验室指标(急性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及影像学证据综合判断。关节超声是首选影像学手段(典型“双轨征”);双能CT(DECT)可特异性识别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关节液偏振光显微镜检出针状或杆状负性双折光MSU晶体是确诊“金标准”。需注意,部分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SUA可能处于正常范围,不可仅凭SUA正常排除诊断。
合并症评估:
HUA常合并CKD、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需参照指南推荐的分层筛查项目。例如,合并糖尿病者需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晶状体糖基化终产物等;合并CKD者需重点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eGFR,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及尿酸排泄能力。
表1. HUA 与痛风相关合并症评估项目推荐
注:HUA为高尿酸血症;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MRI为磁共振成像;MRA为磁共振血管造影;CTA为CT血管造影;VMA为香草扁桃酸;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干预策略:
以血尿酸达标为核心的个体化方案
01
生活方式干预:所有人群的基础管理措施
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分层指导,着重提升疾病知晓率与培养健康监测能力。如掌握低嘌呤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具体策略,以及介绍SUA水平监测的意义、方法与定期监测频率等。
营养干预:
健康人群需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0%~65%(优先全谷物)、蛋白质10%~15%、脂肪20%~30%(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HUA/痛风高危人群需严格控制嘌呤摄入(≤200 mg/d),鼓励低嘌呤食物(每100 g食物嘌呤含量<75 mg,如谷类、乳制品、大部分蔬菜等),适量摄入中嘌呤食物(每100 g食物嘌呤含量75~150 mg,若食用禽畜瘦肉,焯水后弃汤食用),限制高嘌呤食物(>150 mg/100 g,如动物内脏、浓肉汤、贝类),同时控制果糖摄入(<25 g/d,避免含糖饮料、鲜榨果汁);HUA与痛风患者应在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膳食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疾病分期、能量需求、饮食结构及本地食物资源,制定个性化食谱。心肾功能正常者每日饮水2000~3000 ml,维持尿量>2000 ml/d,促进尿酸排泄。
运动干预:
健康人群每周累计150~30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 min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2次抗阻训练,或等效的中高强度组合活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天抗阻运动,定期进行柔韧性训练;HUA/痛风高危人群应适量运动,循序渐进,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强调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HUA与痛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规律、适度、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运动以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抗阻和柔韧性训练,逐步提升运动耐量,避免高冲击运动,注重个性化调整与长期监测。
其他干预:
严格戒烟,采用“5A”戒烟方案;戒烟后至少随访6个月,且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宜少于6次;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量≤15 g,优先戒断啤酒和高度酒;成人维持7~8h/天睡眠。
02
药物治疗:分层达标与长期维持
HUA治疗:
无症状HUA患者SUA<540 μmol/L时,先进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SUA≥540 μmol/L(无论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或SUA≥480 μ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直接启动降尿酸治疗。一线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使用时需碱化尿液至pH6.2~6.9),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未达标者可联合用药。
痛风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在24h内启动抗炎镇痛治疗,一线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优先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低剂量秋水仙碱,若禁忌或疗效不佳则考虑糖皮质激素;降尿酸治疗需分层达标:痛风患者基础目标<360 μmol/L,合并高危因素(有痛风石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等)痛风患者SUA需<300 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后,将治疗目标调整为<360 μmol/L。治疗启动后4~12周需达标并长期维持,但不建议降至180 μmol/L以下。不难看出,SUA检测是判断是否达标的直接依据。
特殊人群用药:
eGFR<30 ml?min?1?(1.73m2)?1的CKD患者避免使用苯溴马隆,慎用别嘌醇;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衰患者优先选择别嘌醇,避免使用非布司他;肝功能障碍者慎用苯溴马隆,轻中度肝损害者可使用非布司他;合并糖尿病者优先选用SGLT-2抑制剂(降糖同时促进尿酸排泄);合并高血压者首选氯沙坦(降压+降尿酸)或氨氯地平,避免噻嗪类利尿剂;妊娠期患者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必要时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服药。
监测随访与质量控制:
保障血尿酸管理效果的关键闭环
01
监测体系:以SUA为核心的多维度评估
核心监测指标:
SUA是疗效评估的的重要指标,需根据人群分层确定监测频率:
健康人群:每年1次;
高危人群:每6~12个月1次;
使用生活方式干预的HUA患者:每1~3个月1次;
使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的HUA患者:初始每2周~1个月1次,达标后每2~3个月1次;
痛风患者:初始每2周~1个月1次,达标后每2~3个月1次;
合并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CKD患者:每1~3个月1次。
除了SUA监测外,其他随访指标及频率如下:
表2. HUA与痛风随访频率及内容
注:SUA 为血清尿酸;BMI 为体重指数;HUA 为高尿酸血症;CKD 为慢性肾脏病
监测工具:
临床实践中,患者因“就医不便”“怕麻烦”等原因,常错过SUA监测时间,导致治疗方案调整延迟。因此,为提高依从性可使用符合医疗标准的便携式尿酸测试仪进行自我监测。
完整的监测项目及目标如下:
表3. HUA 与痛风管理效果监测指标
注:HUA 为高尿酸血症;SUA 为血清尿酸;BMI 为体重指数;LDL-C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eGFR 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1 mmHg=0.133 kPa
02
质量控制:构建“目标-评价-改进”体系
指南建议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并建立质量控制管理机制,核心指标包括: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HUA人群筛查率、HUA人群发现率、HUA人群健康管理率等。定期开展过程性评价与效果性评价,针对未达标指标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持续优化的管理闭环。
总结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针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疾病特点,提出了覆盖不同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框架,形成“筛查—评估—干预—监测与随访”的闭环体系,强调营养、运动、心理、睡眠、药物的综合干预模式,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可操作规范。同时,本指南也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优化筛查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借助智能化工具和远程管理手段,我们有望推动更加精准、个体化的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防控体系,真正提升患者获益。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全文链接:https://rs.yiigle.com/cmaid/1574987
专家简介
曾强
老年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年医学、健康管理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技术研究院(亚洲区)副主席,《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总编辑
长期从事代谢性疾病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并荣获7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2023、2024、2025年度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是我国健康管理学科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唐文彬
肾脏病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健康管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获评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中南大学“优秀女职工”、“十佳青年”, 新疆自治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立功一次
参考文献:[1]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健康管理指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5,19(09):669-692.?DOI:10.3760/cma.j.cn115624-20250223-00158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1号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