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D热评 | 曲伸教授:两项最新突破性研究揭示减重领域新发现


编者按

肥胖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减重对于改善肥胖患者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减重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CLI)、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在第60届EASD年会上,有两项重磅研究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s)展示了肥胖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本刊特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曲伸教授介绍这两项研究并予以点评。 


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患者体重的影响[1]

LBA 51 -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weight of obesse patients

目的:

旨在确定CLI对肥胖受试者体重的影响。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试者减轻5%~10%的体重。

材料和方法:

所有受试者都参加了为期两年的专业CLI项目。该计划包括与营养师、生活方式教练、心理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团体会议和个人会议。在该计划开始之前,个人将与内科专家会面,以筛查超重的潜在原因。随后,他们将与生活方式教练和心理学家会面,制定计划。在第一年,主要目标是实施适合受试者的健康生活方式;在第二年,重点转向维持已获得的健康生活方式。受试者被分成三组:第一组不使用减重药物,第二组在第一年中开始服药,第三组在第一年后开始服药。 
这项回顾性研究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进行,共纳入2021年至2024年的44例受试者,年龄在23~75岁之间,并在开始时、一年后和两年后测量体重。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比较受试者的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在统计结果显著的情况下,使用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在参加减重计划两年后,受试者平均减重6.5%(9.6 kg)。在第一年就开始使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11.7%(17.0 kg),在一年后才开始使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4.7%(5.8 kg)。未使用任何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4.1%(5.8 kg)。

结论:

该研究显示受试者在项目期间体重均有所减轻。在第一年就开始服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较后来开始服用此类药物者体重减轻百分比更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减重药物对短期和长期结果的影响。

专家点评

曲伸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确定由专业医师(营养师、生活方式教练、心理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参与的CLI项目对肥胖受试者体重的影响。受试者被分成三组:第一组不使用减重药物,第二组在第一年中开始服药,第三组在第一年后开始服药,共有44名受试者完成了该项目。在参加减重计划两年后,受试者平均减重6.5%(9.6 kg),在第一年就开始使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11.7%(17.0 kg),在一年后才开始使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4.7%(5.8 kg),未使用任何减重药物的受试者平均减重4.1%(5.8 kg)。总体而言,受试者在项目期间体重均有所减轻,在第一年就开始服用减重药物的受试者较后来开始服用此类药物者减重效果更优。
该研究严格按照肥胖医学指南进行肥胖诊疗,包括内科医师接诊及动机访谈,与患者一起制订减重方案,同时在团队各相关专业医师配合下进行后续治疗。结果显示,基于动机和病因的治疗可使减重维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早期配合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并达到临床要求,而单纯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方式改变后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无法达到临床治疗靶点(<5%)。美中不足的是该研究未持续关注患者的后续体重反弹情况及脱落患者的具体原因。总之,该研究提示我们对于肥胖患者,虽然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的基础,但早期辅以有减重作用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SGLT2i、GLP-1RA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减重变异性和性别差异[2]

LBA 71 - Weight loss variability and gender-differences with SGLT2 inhibitors, GLP-1 receptor agonists a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背景和目的:

常见的2型糖尿病(T2DM)药物,如GLP-1RA和SGLT2i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然而,这种作用在大约6个月内可能达到“平台”效应。rTMS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控制对食物的渴望,并长期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该回顾性对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GLP-1RA、SGLT2i和rTMS在肥胖和T2DM/空腹葡萄糖受损(IFG)患者中长达1年的减重效果。此外,该研究还评估GLP-1RA、SGLT2i或rTMS的减重作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材料与方法:

在107例患者中,有40例(21例女性/19例男性,BMI 35.32±0.55 kg/m2)接受SGLT2i治疗,37例(22例女性/15例男性,BMI 35.59±0.68 kg/m2)接受GLP-1RA治疗,30例(20例女性/10例男性,BMI 36.08±0.68 kg/m2)接受rTMS治疗。对这些患者分别在基线(T0)、6个月(T1)和12个月(T2)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

结果

在1年的随访期间,三组间BMI下降无显著差异。基于性别差异的BMI变化分析表明,在女性中,GLP-1RA、rTMS和SGLT2i之间的BMI曲线存在显著差异(T2时,SGLT2i vs. GLP-1RA,P=0.03;SGLT2i vs. rTMS P=0.05),T1~T2期间SGLT2i组的BMI呈上升趋势。1年后比较男性和女性的体重变化发现,SGLT2i组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女性ΔBMI -0.06±0.27 vs. 男性ΔBMI -1.34±0.34,P=0.01),而在GLP-1RA组中,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减重趋势(女性ΔBMI -2.68±0.49 vs. 男性ΔBMI -1.34±0.45,P=0.07)。

结论:

该研究首次强调了rTMS在肥胖和T2DM/IFG患者中的减重作用与SGLT2i和GLP-1RA(治疗T2DM的剂量)相当。接受SGLT2i治疗的女性体重减轻不明显,而接受GLP-1RA治疗的女性体重减轻更为明显,这表明“奖励系统”在进食行为的功能失调控制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专家点评

曲伸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rTMS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控制对食物的渴望,并长期降低肥胖患者的体重。该回顾性对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GLP-1RA、SGLT2i和rTMS在肥胖和T2DM/IFG患者中的减重疗效,并探讨这种疗效是否有性别差异。
将107例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了不同的药物及刺激治疗,结果显示,在1年的随访期间,三组间BMI下降无显著差异。而基于性别差异的BMI变化分析表明,在女性中,GLP-1RA、rTMS和SGLT2i之间的BMI曲线存在显著差异,而SGLT2i组在T1~T2期间BMI呈上升趋势。1年后,SGLT2i组男性受试者减重效果更优(女性ΔBMI -0.06±0.27 vs. 男性ΔBMI -1.34±0.34,P=0.01),而在GLP-1RA组中,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减重趋势(女性ΔBMI -0.06±0.27 vs. 男性ΔBMI -1.34±0.34,P=0.07)。该研究首次强调rTMS在改善肥胖和T2D/IFG患者体重方面与SGLT2i、GLP-1RA相当。接受SGLT2i治疗的女性体重减轻不明显,而接受GLP-1RA治疗的女性体重减轻更为明显,这表明“奖励系统”在进食行为的功能失调控制中起着更大的作用。该研究从治疗方法上提示减重有性别差异,需要在临床上实现个体化治疗,而性别差异可能更表现在中枢对食欲的控制上。美中不足的是,该研究没有进一步显示男女体重差异与脂肪分布和炎症的相关性以及中枢作用机制的不同。虽然SGLT2i和GLP-1RA的短期减重效果相同,但作用机制不同可能会导致体重维持及对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有差异,我们期望得到进一步研究。


专家简介

曲伸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浦江人才

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 肥胖症研究所所长

同济大学甲状腺疾病研究所   所长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2009-2023)

上海十院肥胖症与代谢管理中心主任 (2024-   )

曜影国际医疗(SinoUnited Health)内分泌代谢甲状腺中心主任 (2023-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肝病与代谢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预防控制委员会  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 内分泌与代谢医师协会 副会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编委

承担各类基金 30 余项(国自然 5项) ,发表SCI 文章 200 余篇,主编《肥胖症》等专著10余部。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三等奖等5项 。牵头编写了《基于临床的肥胖多学科诊疗共识 2022》《肥胖的长期管理与药物治疗 指南 2024》

主要专业方向为肥胖与甲状腺疾病。



参考文献:

1.M.H. Lucas, et al. LBA 51 -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weight of obesse patients. Presented at EASD Annual Meeting 2024.

2.A. Ferrulli, et al. LBA 71 - Weight loss variability and gender-differences with SGLT2 inhibitors, GLP-1 receptor agonists a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Presented at EASD Annual Meeting 20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