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明教授: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治要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 2024-05-25 10:02:00
  • 234 Views

编者按: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爆发性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如果ARN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会导致毁灭性的视力结果。在2024年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年会暨京津冀论坛上,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宋宗明教授分享了ARN的诊治要点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助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治疗ARN。


ARN的特征及分型、分期

ARN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单纯疱疹1型(HSV-1)、单纯疱疹2型(HSV-2)、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引起,发病率相对较低,约为1/200万。ARN通常单眼受累,双眼发病(5%~10%),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异常的人均可发生。此病年龄分布广泛,在20岁和50岁呈现“双峰状”发病,但是无性别、种族差异。免疫在ARN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免疫功能不全、免疫抑制、免疫活性变化、免疫缺陷时均可发生ARN。

图片

ARN的眼科检查影像


图片

ARN的眼底影像特征


ARN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自限性病变,是ARN自然病程中的一种表现。玻璃体混浊轻,视网膜坏死为局灶性,无视网膜脱离(RD),视力预后均在4.6(0.4)以上;

中型:玻璃体机化、牵拉,发病半年后出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RD;

重型:渗出扩展迅速,玻璃体混浊严重,视网膜坏死面积大,多在1~3个月内出现视网膜裂孔和脱离,仅28%视力优于4.0(0.1)。


ARN可分为5期(0~Ⅳ期):

0期,前驱期:患者出现眼痛、眼眶疼痛等症状,睫状充血,轻中度葡萄膜炎,常有眼压升高,同时可伴有表层巩膜炎;

Ⅰ期,坏死性视网膜炎期:此时可见患者出现视网膜周边多发性坏死病灶,有视网膜动脉狭窄、视网膜血管鞘、血管闭塞等,可伴有视乳头炎;

II期,完全性视网膜坏死和玻璃体混浊期:大范围视网膜坏死病灶,明显玻璃体混浊和大的漂浮物,易出现黄斑水肿、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出血等改变;

Ⅲ期,视网膜坏死消退期:常在出现症状的4~12w进入该期,视网膜坏死病灶处开始萎缩,血管闭塞,玻璃体混浊物浓集于玻璃体基底部;

Ⅳ期:多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和出血、眼球萎缩等。

图片

ARN视网膜分区



AR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94年,美国葡萄膜炎学会提出了ARN的诊断标准:①周边1处或多处边界可见清楚的视网膜坏死病灶;②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病情迅速进展;③病变呈环周进展;④出现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⑤出现玻璃体腔和前节炎性反应。此诊断标准沿用至今,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眼内液PCR检测。

2015年,日本又提出了新的ARN诊断标准:①眼部表现:1a: 前房细胞或羊脂状角膜沉积物; 1b: 视网膜周边部单发或多发的黄白色坏死灶;1c: 视网膜动脉炎; 1d:视盘充血;1e:玻璃体炎性混浊;1f:眼内压升高;②特征性疾病进展过程:2a: 视网膜坏死灶快速进展;2b:视网膜裂孔后RD发生;2c:视网膜血管闭塞;2d:视神经萎缩;2e:抗病毒有效。符合1a+1b+任意1个或以上特征性疾病进展过程表现,同时眼内液检测出致病病毒即可确诊。若眼内液未检出病毒,但出现4个或以上眼部表现(需包括1a+1b),同时符合2个或以上特征性疾病进展过程表现也可明确诊断。

眼内液PCR检测在ARN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HSV或HSV阳性检测率为79%,VZV DNA阳性检测率为100%。房水样本的敏感性为84%~100%,玻璃体液样本的敏感性为77.9%~100%。需要注意的是,在疑似病例等待ARN-PCR检测结果的同时,不应延误治疗。两项III级证据显示,抗病毒治疗可减少病毒DNA颗粒的数量。

ARN需要与弓形虫病、梅毒性视网膜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PORN)、眼内淋巴瘤(玻璃体炎)、结节病以及白塞氏病(视网膜血管炎)进行鉴别诊断。PORN是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VZV所致,2/3患者患有皮肤带状疱疹,患者很少发生玻璃体和前房反应(不同于ARN)以及视网膜血管炎,病变发生于双侧,可见多灶深黄白色不透明视网膜内病变,偏爱后极部。PORN晚期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衰减、致密白色脉络膜视网膜疤痕,70%的患者会出现RD,67%的眼在未经治疗的4周内无光感视力。


图片

PORN眼底图像


图片

ARN与PRON的鉴别诊断要点



ARN的治疗及预后

ARN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玻璃体腔注药、预防性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除术(PPV)。


图片

ARN的治疗方案


ARN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①全身用药:VZV-ARN首选更昔洛韦治疗,静脉半衰期为12h;膦甲酸钠适用于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治疗无效者;②局部用药: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③眼内注射:更昔洛韦的玻璃体半衰期为18.3h,1w完全吸收,q1w安全;更昔洛韦缓释剂4.5 mg,释放速度1ug/h,恒量释放,7-8ms,ARN不用或者少用;膦甲酸钠2.4mg/0.1mL IVT,VZV-ARN导致的RD下降40%。

在视野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但其有效性目前尚存在争议。初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治疗延迟似乎是ARN影响长期视力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一项包含67项研究、1811例ARN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预防性PPV可将RD从45%显著降低至22%。但另有研究显示,预防性PPV不能改善ARN患者的最终BCVA。


图片

ARN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重要问题


宋宗明教授和课题组成员李则宇进行了一项ARN预后因素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显示,ARN患者视力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较差的初诊BCVA和发生RD。ROC曲线显示,在ARN患者视力预后不良方面的预测能力,RD预测优于初诊BCVA。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结:宋宗明教授最后总结道,要重视ARN的分型、分期和分区。在抗病毒药物未起效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重视网膜坏死。在PPV应用方面,要注意激光的应用、气体的应用、硅油/气体充填问题以及预防性PPV的问题。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