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盘点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 2021-02-15 11:43:00
  • 1186 Views

何伟教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组长
图片
“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来之迅猛,给全国老百姓带来巨大的挑战。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英勇奔赴前线,积极战疫,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歌。疫情给我们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突出了病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发挥学科优势、推进中国眼科病理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抗击疫情,建言献策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不知所措,相比疫情带来的生活停摆,人们更多的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及胆怯。此番背景下,眼病理人从未停歇脚步,积极发声:微信推送日常防护知识;微博号召捐款捐物;呼吁国家通过遗体解剖工作来探索新冠肺炎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在所有病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见证下,2020年2月16日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2月17日全球首份新冠肺炎患者病理报告于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在线发表,这些均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疫情当下,作为眼病理人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李贵刚教授积极投身抗击疫情,配合国家医疗对开展救治工作。他曾说过:谢谢您——我们天天见面却又未曾谋面的战友。李教授是全国眼病理人的一个缩影,英雄的事迹不胜枚举。
 
《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国眼科病理诊断技术发展70年回顾
 
随着眼科学的蓬勃发展和病理学新技术的引进,眼科病理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由最初的组织病理学逐渐向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方面拓展,对眼科病理专业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年来,见证了中国眼科病理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国眼科病理诊断技术发展70年回顾》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第九期,回顾了我国眼科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眼科病理学工作者取得的成就。从1927年林文秉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眼科病理研究工作,到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成立,眼科病理专业逐步发展成为眼科临床工作的基础和后盾,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基础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励更多眼科人为我国眼科病理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学术争鸣,百花齐放
 
01全国眼科大会
 
2020年11月19-22日,第二十五次全国眼科大会于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眼科病理学术单元共收到投稿155篇,创历史新高。经过学组共同审稿及推荐,产生专题演讲15篇,自由发言36篇,继续教育6篇。展板展示及书面交流共30篇。本次大会眼科病理单元主要聚焦于眼科“分子病理、细胞病理、肿瘤病理、临床病理”四个部分,涵盖眼科病理最新的临床和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02线上学习,热情高涨
 
为提高我国广大眼科医生疾病诊治水平、了解眼科病理学术进展,2020年眼病理学组多次采用线上授课方式,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广受好评。肆虐的疫情并没有降低大家学习的热情,通过一个个典型的病理分析、严谨的理论授课,使得大家对眼病理专业的了解更深入、细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03何氏眼科创新奖
 
“何氏眼科创新奖”于2013年9月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正式创立。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病理学组组长何伟教授捐赠100万,建立专项基金,设立“何氏·眼科创新奖”。该基金将以每年10万元的形式奖励眼科临床、科研和防盲的创新人才。该奖项已颁发七届,先后共有13位在眼科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眼科学者获得了该奖项。
 
2020年弹指挥间,2021年已经到来。风雨过后见彩虹,未来眼病理学组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同时加大基层医生培养力度。在此呼吁,眼科各级组织重视眼科病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培养年轻的眼科病理学专业医师,不断充实和壮大眼科病理专业力量,将新的病理诊断技术应用到眼科临床诊疗工作中,为促进眼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