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研视疲劳·乐见睛彩|何明光、刘祖国教授:视疲劳监测设备问世,视疲劳诊疗进入精准评估阶段

  • 2024-09-11 18:04:00
  • 653 Views

按:身处信息时代,我国患视疲劳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引起业内高度重视,纷纷倾力探索,以寻求针对视疲劳的规范诊治之道。在CCOS2024大会上,我们特别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总监兼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何明光教授,以及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刘祖国教授,围绕视疲劳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视疲劳监测设备模型的探索成果,以及健康用眼科普、“亚太视疲劳学会”建设的意义分享了独到的见解。


图片

刘祖国教授与何明光教授


视疲劳研究的开展与进展实况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人眼视物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出现伴或不伴全身症状的视觉障碍、眼部不适的症候群,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常常主诉胀痛、红血丝、头痛、眼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头晕恶心,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作为一类功能性眼病,视疲劳的特点是眼睛的形态结构未见显著变化,但功能上却存在诸多异常,这也为其诊治带来较大挑战。一直以来,视疲劳缺乏统一客观且完善的诊治体系,极易被患者或临床医师忽视,导致视疲劳无论从公众认知程度上,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内都处于相对缺乏状态,长此以往将对公众视力健康问题带来严重隐患,故提升公众对视疲劳的正确认知、推进视疲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迫在眉睫。


何明光教授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总监,何明光教授在过去一年内带领团队就视疲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何教授表示,“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的成立,离不开大学领导和乐敦的鼎力支持。中心自成立以来,便开始在视疲劳等功能性眼病的研究方向上全力投入,至今已取得一定进展。期待该项目得到更多眼科同仁和组织的参与、支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寻求解决视疲劳的有效策略,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图片

香港理工大学-乐敦护眼创新研究中心于2023年10月正式成立


刘祖国教授

刘祖国教授表示赞同,他指出,“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视疲劳的诊治标准尚未形成标准化且完善的体系。尽管我国已发布视疲劳相关专家共识,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支持,其中仍有一些指导建议还不够明确,如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何教授团队开展的视疲劳研究,非常契合时下临床上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重要成果!视疲劳监测设备模型为改善视疲劳现状带来全新动力

CCOS2024会议上,何明光教授团队报告了《视疲劳的客观测量的开发和验证》,展示了现阶段视疲劳监测设备模型的重要成果。该创新设备通过双摄像头和桌面装置,采集眨眼、眼动、瞳孔变化和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等指标,通过客观检查数据来精准评估患者视疲劳的发生和发展程度,对视疲劳是否加重的判断准确性可达近90%。对于视疲劳领域而言,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革新之举,将视疲劳诊断推向一个精准量化的全新高度,以更精确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同时为视疲劳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境界。

图片

何明光教授在CCOS 2024会议上分享


何明光教授

何明光教授介绍,“传统的视疲劳诊断困囿于缺乏客观的诊疗标准体系,难以确切评估患者是否真正存在视疲劳以及视疲劳对功能的具体影响。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种新思路,开发了该款视疲劳监测设备模型,通过一些客观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正在遭受视疲劳或频繁出现难以忍受的疲劳感,许多视疲劳的治疗方法将能够得到更客观的评价和改进。该设备将填补眼科细分领域的空白,为改善全国民众的视疲劳状况搭建坚实基础。”

图片

首代视疲劳监测设备

图片


刘祖国教授

刘祖国教授对研究中心的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基于这项监测工具集成多项关键指标,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视疲劳状况,并结合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国内民众的视疲劳问题,也将在国际眼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我非常期待这一设备能够早日落地,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呼吁!视疲劳应引起大众足够重视,健康用眼才是王道

视疲劳的本质很大程度上与睫状肌疲劳或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在多数医师的研究论文中,视疲劳主要被归因于睫状肌疲劳。睫状肌是眼睛内部的一个环形平滑肌,它就像灵活的橡皮筋一样,通过收缩和放松对眼睛进行调焦,帮助眼睛看清楚不同距离物体。人类年轻时期睫状肌弹性较好,可以较快地自我调节和恢复。随着年龄增长,睫状肌的弹性会下降,恢复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视疲劳现象。不过,不论年龄大小,如果超负荷用眼,会使睫状肌发生高度紧张甚至痉挛,容易导致视疲劳。目前在临床上,缓解睫状肌疲劳被视为治疗视疲劳的关键。刘祖国教授认为,“遵循20-20-20法则对于健康用眼至关重要。这个法则建议每使用眼睛20分钟,就应远眺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持续20秒,以减少长时间集中用眼导致的睫状肌收缩和疲劳。此外,良好的睡眠质量、积极的心态以及精准的屈光矫正等其他因素,如果都能得到妥善调节和管理,不仅能有效预防视疲劳,还能在治疗过程中提高疗效。”何明光教授补充道,“避免过度用眼和重视病因学分析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医学界而言,开发更多客观观测和诊断工具、研发真正有效的缓解睫状肌疲劳的药物和治疗设备也意义重大。”


“亚太视疲劳学会”计划发起,重要且必要!

此前,眼科领域更多关注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疾病的诊治,视疲劳尽管在临床上极为普遍,却未得到医学界、公众乃至患者足够的关注。在普通门诊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因视疲劳等眼部不适前来就诊,更有严重者因此而无法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尤其在从事视觉任务繁重工作的人群中更为多见。视疲劳的防治对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心理健康以及减少社会医疗负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应对视疲劳带来的挑战,眼科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凝心聚力,悉心研发能够客观评估、精准诊断视疲劳的设备,并以此为根基深入探索治疗视疲劳的可行之计,成果初现。

在此背景下,何明光教授与刘祖国教授共同发起“亚太视疲劳学会”计划,以期整合多方资源、共享知识、普及教育,推动视疲劳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支持临床实践中的创新疗法和新技术,并制定视疲劳防治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为视疲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权威指导。刘祖国教授表示,“发起‘亚太视疲劳学会’这一学术机构的想法极具前瞻性。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下,我国乃至全球视疲劳问题日益显著,因此建立一个专注于视疲劳相关管理的组织显得尤为必要。学会将致力于统一规划和研究视疲劳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公众教育,旨在为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何明光教授也表示高度赞同,“‘亚太视疲劳学会’能够对视疲劳问题提供专业化的解读,至关重要的是,它能够汇集临床医师、临床科学家、基础研究人员以及行为心理医师等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将推动视疲劳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进步,也将为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随着视疲劳监测设备模型的成熟落地、视疲劳研究的深度开展、“亚太视疲劳学会”建设等多样举措的推进,人们对视疲劳的形成及防治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管理视疲劳,减少其带来的危害,使人人都享受舒适健康的视觉。乐敦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专业护眼专家,其在国内的眼药水产品也深入民心。乐敦也将持续致力于眼部健康管理产品的不懈探索和研发,以过硬的品质、创新的精神、前沿的理念,为中国乃至全球不同年龄不同眼部问题患者提供解决方案,携手眼科医师,守护全民眼健康。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