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彧教授:FLACS如何成为复杂性白内障手术的“奇兵利器”?

  • 2024-07-04 17:43:00
  • 243 Views

编者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当今世界认可的主流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近年来飞秒激光的引入使白内障摘除手术有了进一步飞跃式发展。飞秒激光可辅助白内障手术操作更加精确,从而优化手术过程,提高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优势显著。在第三十六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年会(APACRS)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CSCRS)中,福州眼科医院叶向彧教授分享了2项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FLACS)处理不同复杂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图片


图片

临床研究一:FLACS处理成人后极性白内障的临床评估

后极性白内障是(PPC)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是由于胚胎期玻璃体血管未完全消退所致,典型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白色盘状混浊。后极性白内障与基因变异存在相关性,40~55% 的病例有家族史。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后极性白内障很可能术前即伴有后囊膜薄弱、破裂或缺损等先天缺陷,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手术风险更大,需要术者深刻认识后极型白内障解剖特点,并具备精湛、成熟的白内障手术技巧。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福州眼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成人PPC行FALCS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后囊情况、手术技巧、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探讨FLACS处理PPC的利弊。

结果显示,10眼采用FLACS环形囊膜切开+激光劈核(六分法),4眼仅采用FLACS激光劈核(六分法),13眼一期植入IOL,其中囊袋内植入11眼,睫状沟植入2眼,1眼二期睫状沟植入IOL。11眼后囊完整,3眼术中后囊破裂。最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0.1~0.5者2眼。

图片

图示:后极性白内障Pujari AS-OCT特殊型分类:1、圆锥型:后极部隆起,混浊皮质疝入玻璃体腔(PCR 100%)2、虫蚀型:与圆锥型方向相反,混浊皮质及囊膜不同程度缺如,类似“虫蛀”(PCR 100%)3、扩张型(PCR 66.7%)

叶教授结合手术视频,对FLACS处理成人后极性白内障的手术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最后,叶教授总结,深入了解后极性白内障的临床特征是高质量完成手术的基础。对于后极性白内障,术前评估至关重要(AS-OCT),术前检查能够明确后极性白内障的分型,帮助评估后囊膜完整性。FLACS激光劈核有利于减少核块处理时间和操作,减少核块处理相关并发症几率。对于后囊膜明显存在异常的后极性白内障(特殊型),不建议行FLACS环形囊膜切开。


临床研究二:FLACS 联合crater phaco-chop处理皮革样Ⅴ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评估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遭遇又硬又韧有如皮革的硬核是手术者的一大挑战。硬核超乳劈核时容易出现核掰不开、劈不断、藕断丝连等现象,还易造成后囊破裂、悬韧带离断等术中并发症。叶教授基于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的比较,介绍分析了FLACS 联合crater phaco-chop技术处理皮革样Ⅴ级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将25例患者分为2组。第1组(15眼)采用FLACS & crater phaco-chop超声乳化技术,第2组(15眼)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技术。术前和术后1天、1周、1个月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和未矫正和矫正(CDVA)距离视力。并评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显示,常规超声乳化技术组的ECD显著降低FLACS组,在整个随访过程中,两组的内皮细胞损失变化不同(均P<0.001)。FLACS组术后1周视力趋于稳定,常规超声乳化组术后3周CDVA趋于稳定。两组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前囊撕裂或后囊破裂伴或不伴玻璃体丢失等术中并发症。

图片

图示:术前-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与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情况

叶教授总结,与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FLACS & crater phaco-chop技术处理皮革样Ⅴ级硬核白内障,可显著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加快视力恢复,是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图片


结语

近年来,飞秒激光技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联合应用受到日渐广泛,3个关键步骤:环形撕囊、晶状体核劈开和角膜切口。大量研究表明飞秒激光有助于提高手术整体的准确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在复杂性白内障手术中具有独特优势。希望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飞秒激光能够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清晰视界保驾护航!


审批号:CN-CAT-2400125       

有效期: 2024.06.14-2026.06.13


参考文献:

Osher RH, Yu BC, Koch DD. Posterior polar cataracts: a predisposition to intraoperative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0;16:157–62.

5. Vasavada AR, Singh R.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posterior polar cataract.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9;25:238–45.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