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国际专家揭示白内障手术背后的秘密——论视网膜筛查的重要性

  • 2024-06-09 11:16:00
  • 1544 Views

编者按:白内障作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眼病,手术治疗是患者重获光明的重要手段。视网膜筛查作为白内障手术准备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视网膜筛查,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手术风险。APAO 2024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Mun Wai LEE教授,就白内障手术进行深入剖析,特别是关于视网膜筛查在手术准备中的重要作用。期待通过此次讨论,能够增进眼科同道对白内障手术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手术方案,推动眼科医学的持续发展。


《国际眼科时讯》:白内障手术前对视网膜筛查,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Mun Wai LEE教授:在之前的演讲中,我强调了白内障术前检查原则和患者眼部护理的重要性,目标是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特别是关于视网膜的问题。由于白内障术后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网膜的健康状况,所以在进行视网膜筛查时,我会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压力,可能会面临需要通过尚未充分扩张的瞳孔快速评估视网膜状况的情况,并据此得出视网膜状态良好的结论。然而,这种快速筛查可能会遗漏一些潜在问题,如视网膜前膜或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为了提高视网膜筛查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病史:

如患者有视网膜手术史,应更加谨慎地进行评估。

在亚洲人群中,近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扩大检查范围,以确保视网膜没有破裂或变性。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预处理这些潜在问题。

糖尿病患者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如果他们患有增殖性或周围视网膜病变或黄斑病变,那么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先接受相应的治疗。因为白内障手术可能会引发炎症,从而进一步损害视网膜健康。

综上所述,进行全面的视网膜筛查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运用各种检查工具,如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成像工具如眼底相机和OCT等。其中,OCT检查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黄斑区域的详细图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视网膜筛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国际眼科时讯》:对于白内障核较为致密的患者,术前无法窥清视网膜的情况下,应如何决定下一步解决方案?

Mun Wai LEE教授:在处理高密度的白内障病例时,评估的困难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白内障的密度。即使在裂隙灯的观察下,有时也无法透过致密白内障来清晰地看到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使用间接检眼镜,至少能判断视网膜是否平坦或存在分离,同时配备20D或28D的晶状体。然而,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节,晶状体的不透明性可能会构成障碍。因此,在手术前,进行眼部B超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估视网膜的状况。当然,面对此类复杂情况,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是一项重要挑战。有时,在视网膜无法完全观察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难以准确预测手术结果。通常,我会向患者解释,选择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或Toric人工晶状体是可行的方案。但我们必须坦诚地告诉患者,如果在致密白内障后发现其他任何异常,可能会对视觉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视网膜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无法保证手术效果。尽管如此,许多患者仍倾向于选择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我认为,为他们提供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但重要的是,患者必须明白,可能存在需要后续治疗的问题。


《国际眼科时讯》: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疾病,应如何评估是否适宜选择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Mun Wai LEE教授:在不存在白内障的情况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主要是为了纠正屈光不正,通过取出并替换晶状体来实现。如今,由于患者普遍希望摆脱眼镜的束缚,几乎所有白内障手术都已演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然而,在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之前,在OCT上观察到视网膜前膜或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问题时,应更加谨慎。目前,关于视网膜前膜的厚度及其影响的明确界定尚缺乏可靠或公认的指南。因此,术者的决策应基于患者的术前视力状况及其症状表现。以视网膜前膜为例,若患者视力保持良好,且未出现变形或视物变形等症状,则视网膜前膜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此时可以考虑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我个人倾向于避免使用衍射或三焦点类型的人工晶状体,因为它们可能增加光的散射,从而降低对比度。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选择景深延长型人工晶状体,因为它们能够减少光的散射。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希望保持阅读能力的患者,我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扩展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而非纯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国际眼科时讯》:在眼科亚专科精细发展日益突出的当下,白内障与眼底的医学整合,对白内障手术的学科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Mun Wai LEE教授:正如我之前所强调的,视网膜筛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在这一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融入医学与眼科领域的多个方面,本次大会也有多场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特别是在白内障手术前,人工智能在视网膜筛查方面的出色表现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坚信,其能力还将继续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已成功研发出专门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黄斑变性的筛查算法。这些算法不仅能够在庞大的潜在患者中精准识别出这些问题,而且能够轻松地融入白内障手术的工作流程中。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自主检测各类异常情况,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眼科医生的工作负担。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眼科医生无需再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筛查工作,人工智能将承担更多的任务,确保患者不会因我们的疏忽而遭受视网膜问题的困扰。我坚信,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医学领域将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卓越的医疗服务。


《国际眼科时讯》:此次参加APAO会议,您有哪些感受?

Mun Wai LEE教授:巴厘岛的魅力无可否认,以其独特的热带风情成为了度假胜地的翘楚。APAO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次重要的交流和学习的契机。我有幸多次参与APAO会议,每次都能收获颇丰。会议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使其成为亚太地区备受瞩目的盛事。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和欧洲同行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往,我们可能需要跋山涉水,亲自前往世界各地去探寻这些创新,但如今,这些创新正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新冠疫情使我们在物理空间上分隔开来,但它却促使我们通过网络和虚拟媒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APAO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与眼科领域的同仁们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讨与我们所在地区更为紧密相关的议题。在海外会议上,我们固然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情况。毕竟,我们的患者群体和文化背景各具特色。以白内障为例,这一病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患者在阅读汉字和英文时所面临的问题却可能存在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别使得APAO会议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因为它更加贴近我的实际需求和实践。总的来说,每次参加APAO会议都是一次愉快而充实的经历。我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见解,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和想法,这使我更加热爱这个行业。我期待着下一次的APAO会议,相信它将再次为我带来宝贵的启示和收获。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