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探源丨眼科治疗新突破:喻晓兵教授谈难治性慢性中浆的治疗新探索

  • 2024-10-06 09:01:00
  • 634 Views

编者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均不明确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60%~80%的患者在6个月内可实现自愈,然而在相当一部分慢性病例中,持续性的视网膜下液(SRF)会引起光感受器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导致视力的下降,视物变形。长期以来对于慢性中浆的治疗方案备受眼科医师关注。在2024年CCOS会议上,北京医院喻晓兵教授通过具体病例分享了对于难治性慢性中浆的治疗新策略,为眼科医师更好地治疗慢性中浆拓宽了思路。

图片


慢性中浆的常见治疗方法

由于缺乏大型前瞻性随机治疗试验和相对较少的大型回顾性研究,CSC的首选治疗方法仍存在一些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光动力治疗是慢性中浆推荐的首选疗法,但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维替泊芬药物的缺乏,广泛影响了光动力治疗的开展,亟需寻找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目前潜在有效的替代方案包括: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口服依普利酮、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多项研究证实了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CSC的有效性,但其作用原理尚不明确,研究认为其无法作用到扩张的脉络膜血管,限制了其作为一线疗法的推荐。同时,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发现有30%患者在接受2次及以上的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的视网膜下积液,对于这部分难治性慢性中浆患者,我们探索性地进行了无药物的光动力治疗并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观察。


精彩病例分享

喻晓兵教授采用无剂量光动力疗法对于部分难治性慢性中浆患者进行了探索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例分享

患者郎某,男,51岁,既往因左眼视物模糊、变形3年余,加重1月余就诊,视力0.4,通过检查诊断为左眼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予1次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OCT显示患者的视网膜下积液较前扩大,患者自述眼前黑圈较前扩大。对该患者进行1次无剂量光动力治疗,治疗1月后复诊,自述眼前黑圈变小,视物变形好转,视力由0.4提升至0.5,且OCT显示视网膜下积液较前减少;治疗2月后患者复诊OCT显示视网膜下积液进一步减少,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大中血管容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研究结果分享

喻晓兵教授研究团队对于难治性慢性中浆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了转换为无剂量光动力治疗及继续进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小样本研究初步发现在治疗3个月后,无剂量PDT组的视网膜下积液高度值显著下降,其中1例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脉络膜厚度值及脉络膜大中血管指数也显著下降,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的上述指标未观察到显著改变;且治疗后3个月时无剂量PDT组的视网膜下积液高度、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大中血管指数均显著低于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组。在无剂量光动力治疗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小结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喻晓兵教授总结了对于难治性慢性中浆治疗策略的思考:在目前维替泊芬缺乏的情况下,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是对于慢性中浆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但对于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联合进行无剂量的光动力治疗,特别是对脉络膜较厚的患者,可显著吸收视网膜下液,降低脉络膜大中血管扩张。

同时,喻晓兵教授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评估无剂量PDT治疗慢性中浆的价值,并通过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实现根据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